29

Sep . 2025

芯耀華章 | 激盪三十載:英飛凌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時代交響

分享至

1995年的中國,經濟的起飛還沒有太多明顯的徵兆。那一年,中國以7,345.48億美元的GDP體量位居全球第八,僅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37%。彼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電子工廠裡,工人正埋頭組裝VCD播放機。


就在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年份,一家帶著德國工業基因的企業——西門子半導體部即英飛凌前身,悄然踏上了中國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


沒人預見到,這家德國企業將在未來三十年深刻嵌入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脈絡中。更不會有人料到,三十年後,以中國大陸為主體的大中華區市場所創造的營收,能占到英飛凌全球營收的30%以上,成為這家半導體巨頭重要的成長引擎。

初進中國,加速佈局

雖然彼時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是“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但這家德國企業已敏銳地捕捉到了東方市場的澎湃脈動。上世紀末,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第一輪大規模產業轉移,東南亞與中國成為產業佈局的新熱土。


1995年,英飛凌前身西門子半導體部在無錫設立工廠,主要從事半導體後道封裝,這是半導體產業鏈中重要的環節。以無錫後道封裝廠為起點,英飛凌在長江三角洲劃下了第一道產業印記。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這一標誌性事件為英飛凌等眾多企業帶來了機會與挑戰,英飛凌加快了佈局中國的腳步。

2003年,英飛凌上海辦公室成立,啟動大學計畫。

2008年,無錫工廠擴建。

2014年,英飛凌中國物流中心落腳上海自貿區。

2018年,英飛凌大中華區成立,並與上汽集團成立合資企業上汽英飛凌。

2020年,無錫產線擴建,成為英飛凌全球最大的IGBT模組生產製造中心之一。

2021年,在深圳設立大中華區智慧應用能力中心。

2023年,英飛凌中國物流中心升級,英飛凌大學計畫計畫實施20年。

2024年,英飛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運作;在上海設立首個向客戶開放的電源應用實驗室,啟動蒲公英俱樂部項目,形成集技術應用支援、生產、供應鏈和生態建設於一體的完整佈局。

2025年正式公佈「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


可以說,花了30年時間,透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謀篇佈局,英飛凌打通了在華的“任督二脈”,不斷將卓越運營的穩健根基、創新應用的靈動鋒芒、本土製造的紮實內功與整合生態的兼容氣度,融會貫為一體。從最初的市場空白中破壁而出,完成從0到1的驚險一躍;如今更以日臻成熟的姿態,向著「100%本土化價值閉環」的極致目標大步趨近。


更重要的是,當中國電動車、新能源、高鐵、機器人等產業崛起並登上世界之巔時,英飛凌非但未曾錯失這一趟時代飛馳的列車,更以敏銳洞察捕捉先機,化身推動這些產業破浪前行的重要力量。從產業革新的潮頭到消費升級的深處,它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穩穩攥住了發展脈絡中最強勁的脈動。


時間證明一切。


2024財年,英飛凌全球營收約150億歐元,大中華區貢獻了34%的份額,是其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區域市場之一。這項成績的背後,是其在多個關鍵領域的領先地位: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中,英飛凌已連續二十一年位居第一,2024年市場份額17.7%;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上,連續五年排名首位,2024年全球市場份額13.5%,中國市場更是達到13.9%。 2024年,英飛凌也首次成為全球MCU(微控制器)市場的領導者,市佔率為21.3%。

英飛凌支持點綠長江項目,「科技+人文」賦能長江生態保護與永續發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飛凌在華發展的30年,也是對永續發展追求的30年。無錫工廠以全價值鏈的低碳概念為筆,繪就一座綠色工廠藍圖:使用低碳材料、製冷—加熱—照明的系統性節能改造、分散式屋頂與停車棚光伏發電系統鋪陳,2025年將實現100% 綠電。


不止於技術減排,英飛凌更以「科技賦能+人文關懷」的創新模式,積極倡導和參與本土社會公益項目:從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的山林,到阿拉善「一億棵梭梭」的生態保護林項目,再到「點綠長江」的風景碧波,立足環保、永續發展、教育等領域,展現永續發展企業在生態保護的科技企業。

大道至簡,創新為綱

對任何科技企業而言,創新是穿越週期的必經之路;而在半導體這一尖端領域,創新更堪稱生存與突破的生命線——捨此別無他途。但對英飛凌而言,創新並非局部的、碎片式或偶發性的嘗試,而是整體的、全面的、持續的堅持和篤定,而這得益於英飛凌建立的創新平台、長效機制與創新文化。


英飛凌建構了完善的技術服務與創新支援體系,設有6個系統能力中心(SCT),將全球資源在地化,為本土市場量身打造適配的技術支援。此外,還有21個創新應用中心,聚焦重點客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客製化應用支援服務。位於深圳的智慧應用能力中心(SACC)和位於上海的電源應用實驗室(Power Lab),專注發掘前瞻應用機遇,以本土團隊的「中國速度+中國創新」響應客戶需求,為客戶打造客製化方案,協助縮短開發週期、加速方案落地。


英飛凌的創新之處還在於它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凝聚共識紮實推進。正所謂「獨行快,眾行遠」。自2003年開啟、讓100多所高校受惠的“大學計劃”,到2024年推出、瞄準汽車電子新興力量的“蒲公英俱樂部”,再到攜手安克等客戶打造21家創新應用中心,英飛凌精心構築一張龐大生態網,將產業、學術、科研、應用全方位涵蓋。


可以說,正是這種創新平台、創新機制與創新文化,成為英飛凌緊握時代脈動的關鍵所在。

建構韌性,賦能產業

創新的終極意義,在於創造價值、放大價值。對英飛凌而言,以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持續為客戶賦能,正是最生動、最直觀的價值釋放形態。為此,從築牢韌性供應鏈的根基,到堅守極致品質的底線,再到量身定制解決方案,英飛凌以多維度構建起賦能客戶的能力,讓創新不僅停留在技術層面,更轉化為驅動產業共進的深層動能。


身為半導體產業鏈上游企業,某程度上肩負著「鏈主」之責。在風雲變遷的市場浪潮中,唯有築牢供應鏈韌性之堤,方能抵禦需求波動,以及宏觀政治、經濟環境劇變帶來的衝擊。


步入21世紀,世界歷經重重波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如海嘯席捲,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肆虐,全球產業鏈在動盪中艱難重組。 2023年,生成式AI引爆算力競賽;2024年,碳化矽、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全面加速,同時,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光伏儲能需求井噴,AI與機器人領域蓬勃爆發。這是一個「黑天鵝」事件頻繁、「灰犀牛」隱患四伏的時代,危機與機會交織,挑戰與變革共生──我們置身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亦站在重塑未來的風口。


面對動盪變幻的宏觀環境,增強供應鏈韌性是當下的全球性議題。對此,英飛凌透過積極建構本土化供應鏈,建構了龐大的生態體系。同時,英飛凌擴大MCU、MOSFET等產品在中國的生產,並加強與本土代工廠和後道夥伴的合作。一個標誌性的舉措是,下一代28nm車規級MCU TC4x產品將實現前道與後道的國內生產合作。這不僅是產能的遷移,更是將生產與中國市場的產品客製化緊密結合。


  • 為優化供應鏈,2014年,英飛凌在浦東機場綜保區設立首個中國物流中心,統一協調在中國及週邊地區生產貨物的出入境物流管理,區域內生產的貨物經由中國物流中心發往全球客戶。經過10多年的發展與運營,目前整體營運面積已擴充了近20倍,成為英飛凌全球三大物流中心之一。

  • 2023年11月,與上海浦東現代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浦東機場綜保區為英飛凌中國物流中心打造低碳智慧物流倉庫,配備自動化倉儲設備與智慧管理系統,打造智慧低碳「芯」標竿。


十年間,英飛凌在綜保區的角色已從單一的「物流服務使用者」升級為「產業鏈生態共建者」。


可以說,從生產到物流,英飛凌已逐步建構一套高度韌性的供應鏈體系。這也正是無論外部環境與宏觀情勢如何變化,其在華業務始終穩健成長的關鍵所在。無論是推進在地化生產、攜手合作夥伴,或是為客戶量身訂做解決方案,英飛凌始終將品質置於首位 —— 透過打造本土化團隊,更實現了以「中國速度」鑄就「德國品質」的突破。而對創新技術的持續探索與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早已深植於其德國基因的內核,成為驅動其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

英飛凌持續深入客戶需求,協助客戶提升產品與方案的性能優勢:


電氣領域

2025年,英飛凌與金風科技深化合作,為其提供搭載.XT技術的XHP™ 2 1700V IGBT5功率模組,該模組將有效提升金風科技GW 155-4.5 MW構網型風機的能源轉換效率。英飛凌功率模組憑藉高功率密度、卓越可靠性及優異穩定性,有力保障了風能係統的長效穩定運作。透過持續優化能源效率,不僅有助於降低風電營運成本,也為金風科技提升了終端產品的市場獲利能力。


汽車半導體領域

英飛凌與聯合汽車電子30年的合作,已從基礎業務往來深化為科技協同與生態共創的典範。 2025年,聯合汽車電子成為英飛凌中國首批“Teaching Customer”,標誌著合作邁入新階段——依托英飛凌的半導體技術積淀與聯電的系統集成、全棧式研發能力,雙方在技術本土化創新、行業標準制定、可持續出行方案等方面持續突破,不僅超越單純的業務合作,更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動力汽車產業的動力。


快充領域

英飛凌與安克在深圳聯合成立創新應用中心。透過此創新應用中心,產業專家將基於英飛凌新一代混合反激式(HFB)控制器產品系列和用於100W以上快充充電器的CoolGaN™ IPS產品系列進行深入開發,為市場提供更高功率密度與高能源效率的PD快充解決方案。利用創新應用中心這個聯合的平台,安克和英飛凌將進一步縮短應用端產品的開發週期,加速產品面世的時間。


從電氣領域到汽車產業,再到快充賽道,英飛凌賦能客戶創新的路上,這些鮮活案例正是其助力中國客戶實現價值創造與放大的生動縮影。而更多的賦能與合作,恰如滴灌之於田野——靜默無聲間,以持續不斷的滋養滲透產業肌理,讓創新的根系在協作中深紮,最終匯聚成驅動中國產業升級的蓬勃動能。

在中國,為中國

三十而立。深耕中國三十年的英飛凌,親歷了這片土地的磅礴蛻變:見證中國GDP從全球第八躍升至第二的經濟奇蹟,目睹從「三來一補」的簡單加工到「世界工廠」的躍遷,更親歷了諸多企業、行業從模仿和跑、山寨的全球化、引領、智造、世界化遺產,最終成長為世界時期的全球性建築。


在這段征程中,電氣化與智慧化猶如無形的指揮棒,指引著千行百業的演進方向。而英飛凌的半導體晶片,正是為這場變革持續供能的重要引擎 —— 無論是電氣化的每一次功率躍遷,還是智能化的每一次蛻變升級,在與時代趨勢的雙向奔赴中,已然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底層力量,讓技術突破的脈搏與中國發展的節奏同頻共振。


正是這長達三十年的雙向奔赴,讓英飛凌的成長軌跡與中國經濟向上攀登的歷程深度交織、命運與共。如今,站在下一個三十年的新起點上,中國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發展模樣 —— 它已在新能源、機器人、AI、5G等諸多領域躋身世界一流,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舉足輕重的策源地。

6月11日,在「2025英飛凌媒體日」活動上,英飛凌科技全球資深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潘大偉正式發布「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策略。


這項策略的背後,是英飛凌對中國市場長期趨勢的深刻洞察。


「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核心:

1. 本土化創新:開發符合客戶及市場需求的客製化產品,提供靈活豐富的產品組合;

2. 本土化生產:擴大MCUs、MOSFETs等產品的在地化生產製造,依托無錫自有工廠,深化與本土生產夥伴合作;

3. 本土化生態:豐富多元融合的本土創新應用平台,壯大以顧客為中心的生態體系,同時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4. 本土化營運:培養本土人才、優化本土物流服務與客戶服務。就在7月29日,英飛凌分撥中心(中國)在上海升級,建成後將成為英飛凌在全球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成品分撥中心,結合智慧倉儲和數位營運技術,為上下游客戶提供更有效率的物流服務保障。

潘大偉

英飛凌科技全球資深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


三十載累積與發展,中國已從‘世界工廠’蛻變為‘智造強國’,英飛凌的業務也深度融入產業變革的脈絡。中國在變,英飛凌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對科技創新與產業革新的堅守。現今,正處於二者交會的關鍵節點,唯有更深入紮根中國市場,才能與中國一同見證下一個更智慧、更便利、更節能的新時代。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站在三十週年的節點回望,英飛凌在中國的發展已超越單純的商業成功,英飛凌自身也在30年的歷程中完成了從產品輸出者到深度本土化參與者、賦能者、合作者的角色轉變,在時代浪潮中鐫刻下了深深的半導體印記。


「三十載潮起潮落,和光同塵初心愈曜」。未來,英飛凌將持續依賴中國市場的創新活力與龐大需求,深化本土化策略。正如潘大偉所說:「英飛凌不僅要在中國市場取得商業成功,更要為中國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創新價值,成為推動行業進步、造福社會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創新價值,成為推動產業進步、造福社會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創新價值,成為推動產業進步、造福社會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創新價值,成為推動產業進步、造福社會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創新價值,成為推動產業進步、造福社會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半導體競合交織的格局中,英飛凌將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續寫更多璀璨篇章──做企業的企業與產業轉型者​​、未來主義轉型者與未來性的合作者和未來性合作者。



文章來源:英飛凌官微

半導體元件詢問單
Inquiry Form
如您對本公司產品有任何的問題(產品報價、技術諮詢、產品文件、樣品索取、合作代理…等),都可以透過諮詢表單跟我們聯絡,我們將有專人回覆。
隱私權暨個人資料保護聲明

STEP

01
!

有標示 欄位為必填,請確實填寫謝謝。

諮詢需求
市場應用

↑若無法選擇適當的產業類別,請直接在此欄輸入您的所屬產業

↑請直接在此欄輸入您的所屬市場應用

諮詢商品

↑若無法搜尋到您要諮詢的品牌,請直接在此欄輸入品牌名稱

↑若無法搜尋到您要諮詢的料號,請直接在此欄輸入料號

備註內容

下一步,聯繫資料填寫

STEP

02
!

有標示 欄位為必填,請確實填寫謝謝。

公司名稱
所屬部門
聯絡人
職稱
聯絡電話
電子信箱
聯絡地址
交貨地址
是否為貿易商
驗證碼
訂閱電子報
Subscribe to Newsletter
!

有標示 * 欄位為必填,請確實填寫謝謝。

公司名稱
所屬部門
姓名
職稱
聯絡電話
選擇電子報語系
電子信箱
驗證碼